據村里生于二十世紀20年代之前的老年人回憶,唐戶唐氏宗祠于20世紀二十年代建成。祠堂坐落于唐戶后街東頭路北,坐北朝南,這里地勢較高,由大街上到祠堂大門樓,需要登七級臺階,大門樓兩邊各建有一間15平米左右的配房,門樓及配房皆為磚瓦結構,大門前左右兩邊有兩樽石獅,大門正上邊裝有一長方形扁,扁牌藍底金字,上書“報本追遠”四個大字。
來到祠堂院內,正對大門的是祠堂正房,坐北朝南,上到正房屋內,要登五級臺階,正房前左右兩側各建一個花池,西邊花池內植有一棵木槿花及草本花,東邊花池內栽有一棵梧桐樹,枝繁葉茂。正房的大門坐落前墻正中間,門兩邊前墻上裝有兩個木制的隔扇大窗戶。
進入正房,對著大門緊靠后墻立有一木制的始祖唐稅興的牌位,牌位前放有一石制供桌,桌前放著一石制香爐,供唐氏族人祭拜祖先之用。正房內東北角緊靠后墻,立一石碑,碑上記載著唐戶唐氏始祖唐稅興從陜西渭南縣遷至新鄭唐戶的年代、歷史背景及過程。
正房的背后,與正房背靠背建有一座卷房,門朝北開,卷門長短高低大小與主房完全相同。主房、卷房均為磚瓦結構。卷房內東山墻上鑲有兩塊石碑,呈長方形,面積在3平方米左右,碑上刻著唐戶從唐稅興開始至19世唐氏世系錄。
自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始,村里利用祠堂建了一座學堂,卷房為學堂的教室,大門兩邊的配房為老師的辦公室和茶水房。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學堂擴建成小學、教室由一間擴建成六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生員的增加,老學校教室、辦公室遠不夠用,村里便將老學校拆掉,在村子東頭新建一所學校,唐戶唐氏祠堂便不復存在了。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