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維八月,序屬仲秋。余與映鋪,映祿昆仲及金城小學王斌老師一行四人,于公元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農歷八月十三)乘車前往山西太原尋根,途徑西安,歇一日,九月三十日又匆匆踏上太原之旅,晚間方才到達。在太原發(fā)展建筑業(yè)的王映庭、王安林、王澤、王穎、王映強等人熱情招待,妥善安排,次日即十月一日(農歷八月十五)驅車二百公里去王家大院所在地-靈石縣靜異村尋訪。
王家大院-這個僅在電腦里看過少許圖片的神秘圣地展現在了眼前,遠遠望去,兩座巨大的城堡,巍然屹立在茫茫綿山尾部的黃圖坡上,順著坡勢,坐北向南,秋陽照射在城堡圍墻上閃閃發(fā)光。寧靜的靜異河由東向西緩緩流過,由村南注人汾河,營造出八千畝肥沃的河灘地,成為三晉大地的巨大糧倉。
走近城堡,前總理朱容基親提筆寫的“王家大院”四個朱紅大字橫向石碑映入眼簾,大門左側豎立著一塊“中華王氏博物館“品牌。導游員領我們從東大門進人,三十一級石臺階上去,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古堡,在南向大門的影壁前,導游員說,現在看到的僅是王家大院文化博物館的視履堡,由王汝聰、王汝誠弟兄二人修建,占地一公頃,毗鄰右側的恒貞堡,由十六戶王姓大戶共同修建以王字四劃為通道,分為十六座庭院,占地二公頃,規(guī)模之大勝于視履堡,在裝潢上略遜一籌。兩堡共有房間二千一百八十多間,亭、臺、樓、閣,鱗次櫛比,裝飾精致,工藝考究。飛禽走獸,琴棋書畫,松竹梅菊,先人賢達,活生生托于四壁和門楣、畫廊之上。靈石王氏始祖王實和使西王氏輝煌騰達的王謙和、王謙受兄弟三人高大的石像立于視履堡神堂之中,兩堡四周,堅固的堡墻高達三至五丈,一座半圓形拱橋成為兩堡的唯一通道。
城堡的古式建筑豪華考究,而它的文化內涵更讓人驚嘆不已。大門前的影壁和拴馬柱因官位高低而設,正門、側門,前院、后院、跨院,主人道.仆人道各不相同;學堂居東西兩院之中,廚房主仆各異;畫壁,門楣圖案皆有出處,木雕、石雕、磚雕的對聯175副,牌區(qū)276塊,熔歷史典故,詩、書、文于一爐,呈現出華夏民居古老而又深邃的文化層次。僅舉一例,各庭院都設有地下水道,雨水從院角流人,地面上一塊銅錢狀的石板作蓋,寓意為“水流走,財留下”。可見建造者之用心良苦。
以上僅僅是狹義上的王家大院,而廣義的王家大院,則泛指靜昇村的九溝、八堡、十八巷。溝兩側為窯洞,貧民所居;十八巷是由西向東的五里長街向外輻射的封閉性里巷。是較富居民所建,有防御功能;堡,則是大富人家防御性建筑,各具特色.
豐富多彩。這里居住著東王氏,中王氏和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大派系的西王氏。還包括代表封建王權的文廟,關帝廟,觀音廟,后土廟,菩薩庵,文筆塔等十四座廟字。西王氏占地300畝的祖墳地鳴鳳源,和十五座貞潔牌坊,在“文革”中被毀,為今蕩然無存。
難怪世人常說:北京故宮是華夏官邸之最,山西王家大院為天下民居第一。僅僅三個小時的游覽,根本寫不出它的壯觀。
此行收獲頗豐,博物館研究員王儒杰先生為我們提供了王姓宗祖太子晉公傳承世系總圖和中華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的部分文獻資料,籌得了三萬多元捐款??梢哉f,太原之行是我們一生中最難得、最有意義的大事。正是:“千載難逢國慶中秋雙節(jié)同天慶,一生唯此考祖積資兩項齊豐收?!?/span>
王育池撰文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