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宗祠,建于絲姑頂山下雙田四社。良才老太公之孫俊忠公于清嘉慶年間中進士,在祠堂前立桅桿兩根,以彰其功,祠內進士匾額高懸,以揚其德。祠前是王氏族人聚居的大宅院,由此,“桅桿房子”遠近聞名。二00八年汶川大地震,祠堂損毀嚴重,柱斜壁歪,蓋瓦墜落,族人無不傷感。三00九年清明祭祖時,王映琢、王猛父子、王映甲、王瑞波等人提議重建祠字,當?shù)刈迦朔e極響應,成立了修繕籌備會。號召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人平籌資200元,自愿捐款捐物。僅十天時間,收得集資四萬元。映鋪、映祿兄弟倆帶頭捐款,其中:王映祿7600元,王映鋪2000元,王猛2000元,王瑞波1000元,王超1000元,帶動了族人踴躍捐資,三五佰、一兩百,集少成多,很快籌得捐款一萬多元,捐款集資的場面感動了承包匠師吳守金師傅,當場捐現(xiàn)金200元,水泥一噸。
近六萬元資金到手,說干就干,雷厲風行?;I委們分工負責,砍運樹木的,搬運磚瓦、沙石、水泥的,男女老少齊動手,小學生也利用星期天和放學后的時間前來幫忙,所用勞動力均不要報酬,短短五個月時間,一座磚木結構的新祠堂修建成功。
新祠堂一排三間正廳,中廳為祭毆,兩邊為側毆,祭毆神冤內供奉著賢風公、良才公及英賽諸公的神祖牌位?!?/span>王氏宗祠"、“厚德載物”、“歲進士”三塊金字匾額閃閃發(fā)光,懸掛于正廳和大門之上。兩間側毆壁上懸掛著王氏家規(guī)、家風、家訓、家戒和族規(guī)族約,洋溢著肅穆端莊的氣氛。王氏宗祠重新修建,充分展現(xiàn)了族人強大的凝聚力,宏揚了尊祖合宗、家族團結和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給全族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撰稿人:王育池王映鋪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