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朝時期,家族宗法制度實行以來,就一直被社會所認可和實行,一直到清朝時期,人們還保留著傳統(tǒng)的觀念,對于家譜這個宗法制度下的產(chǎn)物,更是如此。家譜在中國傳承數(shù)千年之久,宗法制度早已深入民心,這點在家族繼承人和家族男女地位上的表現(xiàn)更為突出。
古代家譜,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編修家譜,可以發(fā)現(xiàn)女性的存在是很少出現(xiàn)的,甚至可以說是沒有。
古代男女地位不平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社會生產(chǎn)力的問題,在當時的農(nóng)耕社會,男性是生產(chǎn)力的主力,而女性在家做飯、打理家事,因此男女地位不平等。并且不論是家族還是家庭,都會看重傳宗接代,在古代,如果無子,是為大不孝,就是在這樣觀念的影響下,女性的地位才變得不如男性高。
在家譜中,女性更是如此。家族所生的女兒,在成年之后,將會嫁到別的家族里面,為別的家族傳宗接代,在本家看來,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在本姓家族里,不過多記載;而在對方娶媳婦的家族而言,媳婦是外姓族人進入本家族,是為外姓,而家譜不容二姓,因此也不過多記載。
在古代,只有男性長房才有資格繼承家族族長之位,家族的權利全部在長房當中,并且其他支房所享受的權利,都會在長房之下。并且家族生男叫做“添丁”,意味著家族的傳承人,如果生女,就是稱作是“進口”,意思是家族多了一個吃飯的族人。所以在古代,男女沒有享受到同等的地位,就算在小家庭里,也是如此。
家譜是記載家族世系傳承的書籍,在古代,女性不能作為家族世系,只有男子才有這個資格,所以在編修家譜時,女性是不可以參與的。
宗法制度影響著中國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一些老人。家庭出現(xiàn)重男輕女、要子不要女的情況,這都是因為宗法制度的影響所導致的,在修譜當中,這種觀念尤為強烈。
新中國成立以后,宗法制度被廢除,現(xiàn)今社會,人人平等,男女也享受一樣的權利,女性入譜成為新時代家譜最大的變化和進步,女性也可以當作家族繼承人來進入家譜,在家譜上享受和男性一樣的權利和義務。如著名文學家冰心所在的謝氏家族,在20世紀編修家譜時,跋就是冰心所寫的。2000年孔子世家譜編修時,統(tǒng)一發(fā)布通知,宣布女性可以入譜。由此可見,女性入譜是一個必然趨勢。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