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秋文譜為您介紹關氏族譜印刷內容,有意義的記載,有價值的分享。
歸德堡位于今榆林城南20公里處的(榆陽區(qū))劉官寨鄉(xiāng),是當年延綏鎮(zhèn)長城的三十六堡之一。據《榆林府志》記載,該堡始筑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嘉靖年間用磚砌堡城墻,城垣“周圍二里六十七步,樓鋪十五座"。
明清時代,長城沿線一直都是抵御蒙占入侵的前沿陣地。據史料記載,當時歸德堡有“經制駐守軍丁408名,馬、騾117匹"。清政府實現(xiàn)了對全國的統(tǒng)一,蒙漢兩族關系趨于和睦,因此在康熙初年,歸德保經制守兵已經銳減至50名,清朝中葉后更是縮減至36名。
過去,當?shù)厝艘话銓w德堡稱為“馬凳城”。歸德堡原來只是今日歸德堡村東山上的一座寨子。因為寨子像一個倒扣的斗,因此人們便將它稱為“斗底城”。后來駐軍將寨子的南北城墻向西延伸,并修筑了新的西城墻,整個歸德堡便成了一個“馬凳”的形狀,這便是“馬凳城”名稱的出來。站在歸德堡村中,遠遠地就能看到位于東山之上的歸德堡城和城南的一座烽縫。當?shù)厝瞬恢殪轂楹挝铮Q其為“墩子”,因為距離榆林城四十里,所以也把它叫做“四十里墩”。過去墩子下面還有一座廟,在“文革”期間被破壞了。沿著曲折的山路,來到了四十里墩下。由于數(shù)百年的風雨侵蝕,烽燧殘高約5米,內南一側的開闊地上,滿地散落著破碎的磚瓦,算是古廟留下的一絲印記。
向北翻越一道土梁,爬上高近20米的土坡,來到歸德堡南城墻下。眼中的歸德堡城墻,完整地保存了原有土互形制。保存較為完整的東城墻和北城墻土垣,高約5-7米。當時由于條件有限,很多村民便把拆下來的城墻磚“廢物利用”,在自家建密時,用來筑墻、“包向子”或箱頂?,F(xiàn)在在歸德堡城中可以看到很多以城墻磚為主要材料建筑的密洞。據《榆林市志》記載,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有10余戶村民住在歸德堡城中,但由于交通、飲水困難,近年來他們陸續(xù)搬出,今日歸德堡城中已無人居住。
歸德堡東、南、北三側均臨深溝,獨西側面臨榆溪河川,地勢較為平坦。在冷兵器時代,這里必然是一座牢不可破的堡壘。雖然歸德堡各個城門均已被拆除,但昔日東門甕城的遺址尤存,規(guī)模雖然不大,現(xiàn)狀也不甚理想,但歸德堡昔日的雄風仍依稀可見。
關氏族譜印刷內容~歸德堡西北城角的水門洞
在歸德堡城西北角現(xiàn)存一處水門洞。該洞進深約8米,高1.7米,寬1.6米,底部為石條壘勵,上部為磚砌拱式密洞。據當?shù)厝私榻B,這是歸德堡古城的一處排水口。
約在150年前,榆林各地普降大雨,歸德堡古城對面,距榆溪河5公里處的毛烏素沙漠中的“沙中湖”,人們稱“海了”,由于雨水浸透,海子的東邊決口,海子中的水帶著泥沙沖向歸德堡古城,泥沙攔斷了榆溪河,覆蓋了大片良田,形成了一條長5公里,寬不到1公里的深溝,人們把這條溝命名為新開溝,也稱西溝。據老人們講,因為淹沒了耕地,沒了生計,當時城中的300多戶人口逃亡大半。之后的時間里,歸德堡西側一片爛沙梁,樹不生、草不長。當時流傳一句民謠“開了西開溝,窮了歸德堡”足以見證歸德堡當時災難之空前。上世紀五十年代,政府動員村民將西城墻的夯土拆除,鋪到河灘的黃沙之上,用來平整土地,治理黃沙。
在歸德堡城中,有兩座當?shù)厝私晷奁鸬膹R字-城障廟和娘娘廟。城阻廟前的一座石碑上記載了一個傳奇的故事-康熙一次來榆林私訪,因為旅途勞累病倒,后得歸德堡城隍相救,化險為夷,后康熙便冊封歸德堡城隍為“府城障”、“靈應侯"。時至今口,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和八月初二,附近的村民還都會在城陽廟舉行大規(guī)模的廟會。
原來,歸德堡古城中的廟宇可不止這兩座,還有祖師廟、三官廟、馬王廟、龍王廟….。其中三官廟是當年歸德堡城中最大的一座廟字,下面一層為黃土夯筑的窯洞式結構,上面兩層為木質橡梁結構。解放戰(zhàn)爭時期,因為歸德堡國民黨守軍被解放軍圍閑,守城的國民黨軍隊甚至連做飯的柴草都沒有,他們便拆除了三官廟的上面兩層。
關氏族譜印刷內容~歸德堡大橋
在歸德堡城西南1.5公里處的榆溪河上,還有一座被譽為“陜北歷史上最早、最大的橋”--歸德堡大橋
據《歐西榆林文史資料--名勝古跡卷》記載,該橋為清乾隆年間歸德堡人卜子孝及其子僧慧縣、慧清相繼募資,歷時20余年修建而成。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延榆綏兵備嚴鏡清在橋東石畔架鐵鏈橋1座,三十三年義遭大水沖毀,復建磚石結構10孔拱橋。民國年間增建2孔。1949年后,又續(xù)建2孔,形成現(xiàn)在規(guī)模。在交通并不發(fā)達的年代,該橋一直是愉林通往橫山、定邊、靖邊的交通要道。
據資料記載,歸德堡大橋全長152米,橋面寬約6.8米,高5米。歸德堡大橋,通體均為砂巖砌筑,最大的石塊長約1.5米,寬0.6米,厚度超過0.2米,為了降低河水對橋墩的沖擊,人們還以石塊砌筑了尖錐形的劈水石樁。一方立于2007年的石碑上,記載歸德堡大橋已被列為榆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孔橋洞組成的大橋,恰如一道彩虹,橫跨在榆溪河灘之上。遠處的河岸之上,是車流滾滾的210國道和竣工的榆綏高速公路。古橋、國道、高速公路,這一幕場景,仿佛是一道道的歲月年輪,無聲地訴說著榆林進步與發(fā)展的歷史進程。
以上即是關氏族譜印刷內容分享。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