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本:線裝十六開大闊本
頁(yè)數(shù):80頁(yè)
排版印務(wù):錦秋文譜家譜館
紙張:一級(jí)宣紙
電話:18595903344 18530831893
網(wǎng)址:uibfy.cn
阿額村馮姓祖訓(xùn)家規(guī)(譜)
馮姓珍藏
國(guó)無史,無以考一國(guó)之始終,方無志,無以曉事實(shí)之始末,家無譜,無以辯一族之親疏,譜者也,詳生沒,記葬處,分支派,載古述今,法令傳后,豈不重載。古人云:睦族莫重于續(xù)譜,譜三世不修謂之不孝,族譜之所系,豈淺鮮栽,上啟祖宗,下逮子孫,分支別派,較若列眉。家有譜,如樹有根,支葉茂;家有譜,如水有源,流不盡。
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上按次序稱謂: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yuǎn)祖,遠(yuǎn)祖之父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遠(yuǎn),鼻。書中說:因人懷胎,鼻先受形,故鼻祖為始祖。上下按次序稱謂: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kun)孫,晜孫之子為礽(reng)孫,礽孫之子為云孫,云孫之子為耳孫。即,子,孫,曾,玄,來,晜,礽,云,耳。書中說,耳孫者,謂祖甚遠(yuǎn),僅耳目聞之也。
直系,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親。
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親。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親。
兒女系,夫妻的第一代—兒女—第二代—孫兒女—第三代—曾孫兒女—第四代—玄孫兒女。
旁系,父系,伯父(大爹)父親的兄長(zhǎng),大媽伯父的妻子。叔,父親的弟弟,嬸,叔叔的妻子。姑,娘。父親的姐妹。姑夫,父親的姐妹的丈夫。
母系,舅,母親的兄弟,舅媽舅舅的妻子,姨,母親的姐妹,姨夫,姨的丈夫。
啊額村的馮氏字輩是以下十個(gè)字
友(有) 德 世 章 金 正 啟 興 高 潮
用完后反祖使用,如用到潮后反回有字使用
啊額村馮氏遷徙繁衍詳情
啊額村馮氏先祖從什么地方遷徙到南京柳樹灣居住繁衍,生活多少年,沒有記錄。但是由其沈氏及其丈夫先祖弟兄三人同時(shí)由南京柳樹灣在明朝末年逃出(出逃原因戰(zhàn)爭(zhēng))謀生,這是先祖沈氏口傳下來的。其余二兄弟去往何方不得而知。去向不明。我們的鼻族步行萬里,其中的生死劫難可想而知。逃到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生活繁衍,先祖馮考老大人就卒于廣南縣,具體地點(diǎn)不清。先祖沈氏及其丈夫分家單過,由于丈夫仙去,先祖沈氏由于生活所逼,帶其二子由廣南遷徙到啊額村。由于家庭困難,將其二子分別過戶給王家和雷家。南京柳樹灣,是云南人說不完的話題,是云南人心里的牽掛,是云南人尋根的情結(jié)。一九八三年,云南省彌勒縣去函咨詢,說他們哪里有許多漢族同胞稱先祖是從南京柳樹灣遷去,請(qǐng)求南京有關(guān)部門幫助查找柳樹灣,南京的有關(guān)專家反復(fù)查閱了解放前后各種書籍史料。后在明故宮的遺址上看到一塊明萬歷四十年九月初九日立的大石碑,確認(rèn)柳樹灣即在今天的南京城東南角。即今天南京市藍(lán)旗街、御道街一帶。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jī)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