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本:線裝十六開大闊本
編輯:李振平 李振新 李增洋 李增新
校對:李文化 李文棪 李文海 李文杰
排版印務:錦秋文譜/家譜館
紙張:一級宣紙
電話:18595903344 18530831893
網址:uibfy.cn
序言
尋根問祖,我李氏先祖是由山西省洪桐縣遷徙到衛(wèi)輝府今修武縣方莊鎮(zhèn)西澗村,有歷史碑文記載,順治二十二年(公元一六六〇年)到乾隆二十五年立碑(公元一七六〇年)。我李氏先祖,十一世,海泉;十二世,坤;十三世,長有恭、次有榮;十四世,失名;十五世,東華;十六世,長忠、次信,有三代人失傳。由西澗村遷徙吳村鎮(zhèn)張屯和吳村三街定居。距今有三百六十余年,現(xiàn)在全村八十余口人。在這國泰民安、太平盛世之際,按族修家譜,也是我吳村李氏首次獨立著譜。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變,譜可辨支系。家譜旨在弘揚家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是為了說世系、序長幼、辨親疏、睦收族。繼傳族訓,發(fā)揚先人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團結有愛,親族愛賢,積德行善的傳統(tǒng)美德,為國為民為社會做出貢獻。要激勵后人發(fā)奮圖強,與時俱進,樹立遠大理想,緊跟新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為祖賢爭光,為家族爭輝。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再鑄新的輝煌。
二十三世孫 李振平
公元二〇二四年農歷甲辰年
凡例
本譜為繁衍于河南省輝縣市吳村鎮(zhèn)張屯村李氏支譜。
一、本譜資料來源。參考一九八二年李清主修編纂的《李氏族譜》。
二、本譜世系上溯自海泉公,下限止于二〇二四年三月,凡歷約三百六十年。
三、本譜以﹃敬宗收族,弘揚祖德,正本清源,理順脈絡,教育后代,耀國榮族﹄為宗旨,運用歷史唯物記述族譜,力求思想性、次料性相統(tǒng)一,反映李氏風貌和支派特色。
四、本譜遵族譜規(guī)范慣例,以豎排從右至左閱之。
五、續(xù)譜原則。本次修譜遵循信疑以傳疑的修譜原則,客觀反映家族的繁衍生息,遷徙分化。力求源流世系之銜接有序。尊重史實,其間有未盡明確者,暫存間斷待考,不采納無根據推斷。
六、本譜紀年。本譜涉及之紀年,按照公元紀年法如實記載。
七、譜中所載之世系支派,一律按世次排列,概不冠姓,妻室有姓名者列全名,無名者只稱姓氏,列于夫男簡歷不另記述。
八、本譜書寫術語。妻書﹃配﹄某姓某名,女已嫁者書﹃適﹄某姓某名。本族同輩子女過繼的﹃嗣子﹄、﹃嗣女﹄撫養(yǎng)異性子女后的稱﹃養(yǎng)子﹄、﹃養(yǎng)女﹄。男到女家改姓的稱﹃入贅﹄,不改姓的稱﹃招贅﹄。
九、入譜人員編規(guī)范。已婚男性記載某某之子、姓名、出生年月、配偶姓名、居住地,已故的載明卒于何年。男性配偶記載何地何人之女、姓名、出生年月、生育幾子幾女,已故的載明卒于何年。已婚女性記載某某之女、姓名、配偶姓名、居住地。未婚者記載某某之子或之女、姓名、出生年月、出生地。
十、入譜原則。凡本族成員,均可入譜。
本族男性上異性門的或女子在家招婿的,其子女是李姓的入譜,如果子女異姓的不入。若李姓男子亡故,其配偶再招夫,子女是李姓的入譜,子女異性的不入。撫養(yǎng)異姓子女,改為李姓者入譜。
十一、此凡例未及者可參考修譜慣例處理。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