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古寺村現(xiàn)存第一本《冀氏家譜》中《冀姓重修家譜敘》的內容考證
現(xiàn)存第一本《冀氏家譜》(以后本文簡稱為《家譜》),由十二世祖冀炳,字醇菴,修于乾隆20年,即1755年,此時距始祖冀 成遷來臨漳時的1390年代已經360余年,距今也已260多年。
近百年來外遷的族人都有根可尋,但在十世之前,由于年代久遠,外遷的有關信息,只能依靠《家譜》記載及其在《冀姓重修家譜敘》(以后本文簡稱《敘》)中的描述。而《家譜》和《敘》中有許多疑惑之處,如“原是二祖”、“彰德府東王村與明古寺村西冀家莊是一祖之分、其余杜村集西冀家莊與灘里以及郭家廟俱系一祖”、“‘東門’、‘西門’”之分、“光春 往河南不知定向”等等。據《敘》所知,在編修這本《家譜》之前,外遷者至少有五處可查,即“彰德府東王村”、“杜村集西冀家莊”、“灘里”、“郭家廟”、“光春? 往河南不知定向”等。限于當時的交通條件和聯(lián)系方式,先人無法具體考證,而老家譜的前半部分(第二至五世)又遭水災毀沒。因此,十二世祖冀炳在重修家譜時也只能“相傳相繼止知”。這些問題在以后的第二和第三本家譜中均未能說清楚,這給后世帶來了許多疑惑,甚至出現(xiàn)了誤傳,如:從洪洞來了兄弟倆,一個在明古寺村,一個在冀莊(杜村集鄉(xiāng))。還有的說,兄弟倆叫冀生和冀斗,一個在明古寺村,一個在東、西冀莊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為使后世讀懂《家譜》,不再誤傳下去,我們親自走訪《家譜》中提到的幾處地方,尋訪當地村民和冀姓后代。雖然我們的水平不高,知識有限,但憑著滿腔熱情,欲將走訪的所見所聞結合一些史料和我們的認知,試著對《家譜》和《敘》中的疑惑之處,做一下粗淺解讀,以激發(fā)廣大族人追根溯源,認祖歸宗的興趣和熱情;弘揚先祖開拓進取,積極向上的傳統(tǒng)和精神,并期望得到拋磚引玉的效果。不妥之處,有待后人更正。
一?“原是二祖”??赡苡腥N理解:
一種理解是冀 成弟兄兩人一起來到臨漳。這種情況可能性不大,這是因為在《家譜》中稱冀 成為始祖,那么他的哥哥或弟弟的后代就不能列入到家譜中,而我們周圍除了《家譜》記載的冀 成后代之外,沒有發(fā)現(xiàn)其哥哥或弟弟的后裔,因此,這種可能性可排除。
另一種理解是冀 成有二個兒子。始祖有二個兒子的可能性很大,但既然以冀 成立主并續(xù)修家譜,所以《敘》中不應該稱其二個兒子為“原是 二祖”。即“原是二祖”不是指始祖冀 成有二個兒子,而是另有所指(參見下文內容),其與《敘》中“…一祖之分”和“…俱系一祖”不是一個概念,《家譜》中“彰德府東王村”與“杜村集西冀家莊”冀姓都屬于“東門”便是旁證。
第三種理解是冀 成在洪洞老家弟兄中排行第二。因冀 成以上,都是我們的先祖,故在《敘》中先稱冀 成為二祖,來到臨漳立主后,進而又稱為始祖。另外,在漢族的傳統(tǒng)里,也只有老二以下的弟兄才能立主,老大是不能立主的。因此,第三種可能性最大,即“原是二祖”就是始祖冀 成在其親弟兄中排行第二。
二?“彰德府東王村與明古寺村西冀家莊是一祖之分;其余杜村集西冀家莊與灘里以及郭家廟俱系一祖”。“明古寺村西冀家莊”就是明古寺村西邊的冀家莊,是現(xiàn)在的明古寺村冀姓原來居住的地方,后來因水患向東搬遷與明古寺村合并,“明古寺村西冀家莊”就“沒有”了,統(tǒng)稱為明古寺村?!岸糯寮骷郊仪f”是指現(xiàn)在的臨漳縣杜村集鄉(xiāng)東冀莊和西冀莊,因位于杜村集村的西邊,故《敘》中稱為“杜村集西冀家莊”。
在寫這本《家譜》時,先前的家譜前半部分已經毀壞,五世以前無法考證,六世祖中只有冀彪一人能分辨的清楚(或者說冀彪的后代對六世祖冀彪的名字記得清楚),七世祖中只列有冀彪3個兒子(第3個沒有記載),八世祖中除了冀彪3個孫子(進孝、進忠、世忠)外,又列了33位。而這33位八世祖無法考證他們與第二、三、四、五世祖之間的關系。因為十二世祖冀炳是六世祖冀彪的后代,而遷往彰德府東王村的冀姓4家中就有3家也是冀彪的后代,且脈絡清晰,故稱“彰德府東王村與明古寺村西冀家莊是一祖之分”,這個“一祖”指的是六世祖冀彪;遷往“杜村集西冀家莊與灘里以及郭家廟”的冀姓不是冀彪的后代,但知道他們是始祖冀 成的后代,因搞不清他們與第二、三、四、五世祖的關系,所以只能說是“俱系一祖”,此“一祖”就是指始祖冀成。但情況又不完全一樣,遷往“灘里以及郭家廟”人員的名字和輩分沒有記載,可能是遷出較早,且老家譜的前半部分又毀沒。而“杜村集西冀家莊”就明確記載他們是九世祖冀生、冀斗遷出的,并且屬于“東門”,還記錄著十、十一、十二世的信息。
三?關于“東門”、“西門”之說。在《家譜》中,自第九世開始列出東門、西門。至于東門、西門始于第幾世,無法考證,但始于二世祖或三世祖的可能性較大。根據常識,分出東門、西門應該是在始祖冀 成后世某一代,并且是在只有弟兄兩個時,而始祖之后三代單傳的可能性較小。即始祖可能有兩個兒子,或一個兒子、兩個孫子,這樣,在兩個兒子或兩個孫子成家后,便有了“東門”、“西門”這個稱呼。如此解釋,可能更接近實際。
四?“彰德府東王村”冀姓。彰德府東王村現(xiàn)在叫安陽市文峰區(qū)王村。遷往該地冀姓是第十世祖冀國堯、冀國舜、冀國禹、冀國明,其中國堯、國舜、國禹是六世祖冀彪的后代,而國明則不是。之前沒有這里的任何信息,最近,我們去了兩次王村,見到了冀玉彬、冀長喜等人,并多次電話聯(lián)系。王村的冀姓情況是:現(xiàn)有冀姓人口約130左右,村里的冀姓都是一脈相承,有關冀姓沒有任何文字記錄,來到這里幾代了不清楚,只能口述到五、六代人。所以,明知他們是六世祖冀彪的后代,且脈絡清晰,可是無法接續(xù)。但我們從冀長喜那兒聽到這樣一個傳說,那就是在當時他們先祖的家里,同時有八臺織布機織布,這與《家譜》記載第十世祖冀國堯有八個兒子有某些契合之妙。
五?“杜村集西冀家莊”冀姓。“杜村集西冀家莊”是指現(xiàn)在的臨漳縣杜村集鄉(xiāng)東冀莊和西冀莊(前面已有說明)。兩村現(xiàn)有近2000口冀姓。九世祖冀生、冀斗遷到那里后也稱冀家莊,后來因漳河洪災,部分冀姓稍向西遷移,因此又有了東冀莊和西冀莊之分,東冀莊又稱“老莊”。值得一提的是,東、西冀莊冀姓遷出后,保留了一個很好的傳統(tǒng),那就是他們后人,一代又一代都知道他們是始祖冀 成的第幾世孫,這個傳統(tǒng)應該發(fā)揚,教育我們的后代傳承下去。
六?“灘里”冀姓。“灘里”就是現(xiàn)在的安陽縣崔家橋鎮(zhèn)灘里村。我們去那里考證,灘里村有1500余口人,村里無冀姓,但在其村南幾百米,有個500余人口的小村叫冀莊村,村里有冀姓200多人。我們找到了稱已是“第十世”的冀蘭付(其父叫冀存財,時年83歲,是現(xiàn)任族長),見到其家里保存的布質墻掛牌位圖,上面始祖未標,“一世祖”叫冀可信。問從何處遷來,說是洪洞,然洪洞移民已600余年,不可能只到第十代。我們認為:崔家橋鎮(zhèn)冀莊村就是《家譜》中說的“灘里”,因為遷往灘里時應在九世祖之前(比臨漳縣東、西冀莊稍早),距今已300余年,當時灘里是個大村,還沒有冀莊村,幾戶冀姓住在灘里附近,所以我們的家人將其稱為灘里。后來冀姓人口逐漸多了,才有了冀莊這個村莊,如此解釋,應該符合實際。然而,《家譜》中八世之前的信息不完整,所以在該家譜上看不到冀莊冀姓始遷先祖是誰?是始祖冀 成第幾世孫?甚是遺憾。
七?“郭家廟”冀姓。“郭家廟”就是現(xiàn)在的安陽縣崔家橋鎮(zhèn)郭家廟村,與我縣孫陶鎮(zhèn)陳家堂村是鄰村?!肮覐R”冀姓與崔家橋鎮(zhèn)冀莊冀姓相似,在《家譜》上也看不到始遷先祖是誰?是始祖冀 成第幾世孫?我們去那里打聽,村里人說:郭家廟現(xiàn)在無冀姓,很早以前曾有過,但后來又搬回“河北”了,具體那些人叫什么名字,從何處來,又搬到了哪里,由于年代久遠,被詢問的人都說不清楚。因此,關于“郭家廟”冀姓家人的去向,每個始祖冀 成后人都應該關注這方面的信息。
八?“光春? 往河南不知定向”。在《家譜》第十世“東門”部分中,有一條:“光春? 往河南不知定向”。冀光春是八世祖冀世榮(屬于33位非冀彪嫡孫之一)之孫。冀世榮有三子:大富、大現(xiàn)、大強,其中大富有三子:光春、光夏、光秋。需要說明的是,光秋有一子叫冀從要,從要有一子叫冀福。十二世祖冀福遷出后,輾轉于安陽“甜水井”(現(xiàn)在是安陽市文峰區(qū)甜水井街道),后定居在我縣杜村集鄉(xiāng)土樓村?,F(xiàn)在,土樓村西半部有200余口冀姓,現(xiàn)任族長叫冀金付,是始祖冀 成第十九世孫。冀金付曾走訪過甜水井這個地方,言說那里有個“冀家大院”,現(xiàn)在已無冀姓男性。大院里還住著一位冀姓閨女,她說甜水井冀姓與安陽市殷都區(qū)清風街道花園莊社區(qū)(原來叫花園莊大隊)冀姓是一支,那里現(xiàn)在有 50 多口冀姓,但對于其祖上是從哪里來的,也說不清楚。我們分析,甜水井以及花園莊冀姓是不是光春這一支?當年冀福去安陽是不是投靠的光春后人?可惜這些現(xiàn)在都無法考證了,希望家人們留意這方面的信息。
明古寺村現(xiàn)存第一本《冀氏家譜》中《冀姓重修家譜敘》里有這樣一句話: “嘗聞家譜之說,原以繼先而傳后,使世世子孫相傳相繼,不致失其次序,迷其宗派也”;現(xiàn)存第二本《冀氏家譜》中《冀姓重修家譜敘》里也說:“維木有本,維水有源,矧人也,而可不思其本源呼!”。遙想當年,始祖冀 成攜妻帶子,步走臨漳,背井離鄉(xiāng),歷盡艱辛,耕一片未知土地,育一代懵懂子孫。600余年來,先輩們代代相傳,含辛茹苦,有的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再次離鄉(xiāng),遷往他地。如此時間久了,便會致根源不清,輩分混亂。所以《敘》中說:“而后世之子子孫孫,正當謹凜恪守,相傳相繼,斷不可忽此家譜,使傳者無可傳,緒者無可緒,以致失其次序,迷其宗派也”;又說:“后世戒之慎之,甚勿忽此”。
截止目前,始祖冀 成后人主要分布在臨漳、安陽、磁縣等地30多個村莊,現(xiàn)有人口數千余,并有人遠遷到石家莊、北京、內蒙古等地。始祖初到地明古寺村修建了冀氏祠堂,并整修了祖墳瑩地。近年來,相繼捋順了外遷冀姓的輩分關系,陸續(xù)編修了各地冀氏家譜,擬定了自二十六世之后新的輩字,并于2023年清明節(jié),在明古寺村冀氏祠堂內,為部分外遷的先祖立碑紀念。
希望我等始祖冀 成后代:遵循冀氏祖訓,遵守冀氏公約。祭祀先祖,懷我祖宗大德;叩拜仙祖,佑我冀氏后人。愿冀氏后人奮發(fā)努力,蒸蒸日上!
執(zhí)筆:冀茂昌 臨漳縣西明古寺村?
???? ?始祖冀 成21世孫
校對:冀茂卿 臨漳縣新明古寺村?
???? ?始祖冀 成21世孫
(寫于公元2017年3月,收入該家譜時略有修改)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