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也是姓氏大省,在中國的一萬多個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高達(dá)一千五百個,占比達(dá)到全國漢族人口的85%。作為一座文化底蘊(yùn)深厚的城市,河南在中國姓氏文化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
據(jù)姓氏研究會發(fā)現(xiàn),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個。前120個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97個,占120大姓的81%,占全國漢族人口的79.52%。再者,前300大姓,占漢族人口98.24%,前300大姓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212個,占300大姓的71%,占全國漢族人口的84.9%。
在按照人口數(shù)量排列的在漢族人口90%的前120個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個,即李(鹿邑)、張(濮陽)、陳(準(zhǔn)陽)、黃(潢川)、周(汝南、汝州、洛陽)、林(漠縣、洛陽)、何(信陽、洛陽)、宋(商丘)、鄭(新鄭、開封)、謝(唐河、南陽)、馮(新鄭、滎陽)、于(沁陽)、袁(洛陽、鞏義)、鄧(鄧州)、許(登封、許昌、魯山)、傅(安陽)、蘇(溫縣)、蔣(淮濱)、葉(葉縣)、閻(洛陽、滎陽)、潘(固始、洛陽)、戴(商丘、民權(quán))、夏(鞏義、淮陽)、范(范縣)、方(禹州、洛陽)、石(淇縣、洛陽)、姚(范縣)、廖(唐河、固始)、孔(新鄭、商丘)、康(禹州)、江(正陽)、史(新鄭)、邵(汝南、安陽)、段(輝縣)、雷(禹州)、湯(商丘)、尹(宜陽、安陽)、武(鞏義、安陽、商丘)、賴(息縣)、樊(安陽、淇縣、濟(jì)源)、蘭(新鄭、洛陽)、殷(安陽、許昌)、陶(安陽、淇縣)、翟(魯山、寶豐、葉縣)、安(洛陽)、倪(新鄭)、嚴(yán)(洛陽)、牛(商丘)、溫(溫縣、洛陽)、蘆(洛陽)、俞(新鄭)、葛(長葛、寧陵、洛陽);
部分源頭在河南的姓氏有45個,即王(衛(wèi)輝、洛陽)、劉(魯山、偃師、洛陽)、趙(鞏義)、吳(濮陽)、徐(安陽、淇縣)、孫(濮陽、淮陽)、胡(淮陽、城、洛陽)、朱(洛陽)、高(新鄭、洛陽)、郭(登封、陜縣)、羅(洛陽)、梁(洛陽)、韓(新鄭、洛陽)、唐(方城)、董(臨潁)、蕭(安陽、淇縣)、程(洛陽)、沈(平輿、沈丘)、呂(南陽、新蔡、洛陽)、盧(洛陽)、蔡(上蔡、新蔡)、魏(開封、鄧州)、?。ㄩ_封)、薛(洛陽)、杜(新鄭、洛陽)、鐘(洛陽、長葛)、姜(南陽)、熊(新鄭)、陸(嵩縣、洛陽)、白(息縣)、毛(宜陽)、邱(淮陽、洛陽)、秦(范縣)、顧(范縣)、侯(輝縣、洛陽)、孟(濮陽)、龍(新鄭、臨穎、魯山)、黎(洛陽)、第(新鄭)、賀(洛陽)、龔(新鄭、輝縣)、文(魯山、濮陽)、施(安陽、淇縣)、洪(輝縣)、季(開封)。
這兩項(xiàng)合計后,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有97個,在前120個大姓中占比至81%,占比了全國漢族人口的79.52%,而在占漢族人口98.24%的300個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有97個,部分源頭在河南的姓氏有115個,合計后,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212個,占比300個大姓的71%,占據(jù)全國的漢族人口84.9%。
河南之所以成為姓氏發(fā)源地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交通便捷、人口聚集眾多以及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等多種原因。除了中華姓氏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興起外,河南在歷史上還頻繁地被選為首都,可以說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縮影。
中國大姓出河南,歡迎大家來河南鄭州參觀錦秋文譜中華家譜館,暢談中華姓氏文化!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jī)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